新加坡批准16種昆蟲作食物用途

蠶蛹也獲准作為食品在當地售賣

據新加坡媒體4月9日報道,新加坡食品局已批准進口和銷售16種昆蟲作為食物用途,預計最快從2023年下半年起,當地民眾便可吃到這類昆蟲的食材和食品。此前當地食品局已於去年10月5日至12月4日,針對相關事項作過公眾諮詢,共收到53份意見書。

獲准進口到本地的可食用昆蟲包括:蟋蟀、短翅灶蟋、油葫蘆、黃斑黑蟋蟀、非洲飛蝗、沙漠蝗蟲、西方蜜蜂、蚱蜢、大麥蟲、黃粉蟲、小粉蟲、大蠟螟、小蠟螟、白蠐螬、獨角仙蠐螬、家蠶。

除了成蟲和幼蟲外,蠶蛹也獲准作為食品在本地售賣,這是因為東亞和馬來西亞等地已在食用蠶蛹,同時蠶蛹的纖維蛋白在日本和韓國已獲批准,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也將它列為「普遍安全」。至於不在此次清單上的昆蟲種類,則須作為新型食品,另外進行評估。  

據當地食品局表示,該類可食用昆蟲的進口必須符合相關安全規定,包括提交相關文件,以證明昆蟲及製品是在受管制的場所飼養或製造。食品也必須以衞生的方式包裝和處理,不能含有污染物等。另外,如果業者在產品中使用了昆蟲作為食材,也必須在包裝上清楚列明,確保消費者知道他們所購買的食品成份。

在新加坡當局批准進口和銷售昆蟲食物後,據稱已有十多間公司表示有意引進該類食品或在當地養殖食用昆蟲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