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越語法:中文的發展及蘊藏的文化意義

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的手段,也必然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它反映並塑造了一個族群的歷史、信仰及價值觀。許多使用中文的人並沒有意識到,當他們每天在進行言語上的交流時,同時也是在品味一種逾三千年歷史的文化氣息!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介紹漢語的發展,並嘗試探討其超越語法所呈現的文化意義和底蘊。

中文簡史

中文,又稱漢語、普通話、華語、國語、中國話等,其文字系統也稱為中文漢字、,是一種意音文字,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。

中文屬漢藏語系,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。它有著悠久而複雜的歷史,從最早的上古漢語到今天的現代漢語,時間跨度超過3000年。

古代的中文普遍被認為有三個明顯的發展階段:

  1. 上古漢語 –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(西元前1600-1046年),這種語言的音節數量少,主要是單音節,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上古音,以詩經和形聲字的古韻推測,文字為甲骨文、金文,篆書和隶书。
  2. 中古漢語 – 以唐代(西元618-907年)和宋代為核心,其語音體系一般稱中古音,為等韻和韻圖所記錄,文字為楷書,而用於文學和政府檔的書面語言被稱為文言文。
中文-唐朝颜真卿行书《祭姪文稿》小全幅
唐朝颜真卿行书《祭姪文稿》小全幅

3. 近代漢語 – 主要發展於明末清初,並以白話文小說如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為代表。

頤和園長廊上的西遊記師徒四人繪畫
頤和園長廊上的西遊記師徒四人繪畫

現代中文,亦稱普通話、新國音、國語、標準官話、標準漢語、華語,由中古及近代漢語演變而來,廣泛通行於今天的華人地區。

1923年,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決定基於以北京官話為基礎音、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與書面文體,來制定現代漢語。

1932年,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了《國音常用字匯》,以「新國音」取代了老國音,其將其正式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。 在漢字演變上,中國大陸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推行簡體字;香港、臺灣和其他地區至今仍在使用繁體字。

簡體字
簡體字

現在,中文在各地有不同的稱呼與地位,並依通行地區分為以下幾種標準:

  • 於中國大陸稱為「普通話」,是法定共通語言
  • 在臺灣稱為「國語」,是島內實際上的官方語言
  • 在香港和澳門,早期稱為「國語」,回歸後改稱「普通話」,也是法定語言之一
  •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則稱為「華語」

值得留意的是,由於台灣及東南亞地區受到當地方言的影響,這些地方的「國語」或「華語」與中國大陸的「普通話」,在語音與詞彙上是存有一些差別的。

今天,中文在全世界已有超過15億人正在使用,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,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緬甸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、紐西蘭、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。

中文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

在引言我們已經指出,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對許多中國人來說不止如此,漢語豐富的歷史和深刻的文化意義,時刻與他們的身份認同及歸屬感緊密相連。

我們可以從中國文學和政治歷史來窺見漢語的重要性:從《詩經》的古詩到唐宋的詩詞;從莊老哲學到明清小說,中文在想像、意境及聲韻上所呈現的獨特魅力,讓人心醉不已。而從韓非子的《說難》以至韓愈《原道》,我們也感受到心潮澎湃,無不拜服於中文強勁的說服力下!

李白- 將進酒
李白- 將進酒

中文在中國哲學和宗教上的貢獻同樣是無可置疑。因為如儒家、道家和佛教這些都對中國文化和社會有深刻的影響的哲學及宗教,其概念和原則,無不是通過典籍或其導師的講解才得以推廣普及,這便是語言的主要作用之一。

論語
論語

此外,漢字還反映了中國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。中國人對於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十分推崇,可以說是其他民族所罕見的 (由於日本於隋唐時接受中國文化,因此也受其影響而著重書法)。事實上自公元四世紀起,書法便成為精英階層喜愛並收藏的藝術形式;直至公元十世紀時,更是成為在科舉考試中選拔人才的重要考慮因素。

同時中國人普遍認為一個人的書法往往反映出其為人性格及價值觀,比如顏真卿書法的豐腴雄渾,磅礴大氣;柳公權書法的雄奇清健,氣象雍容;以至宋朝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風姿綽約,往往都能與其生平行事處世掛得上號。

唐代柳公權-大唐迴元觀鐘樓銘
唐代柳公權大唐迴元觀鐘樓銘

中文在交流上反映的地方文化

由於中國幅員遼闊,人口眾多,即使使用同樣的普通話,也會在對話中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習慣和特點。

比如同義的“疼”、“痛”,江西人說話時一般多用“痛”而少用或不用“疼”,因此會會說:「看到自己的老婆累病了。心痛得要死」;而在北方普通話中,一般會用“心疼”而不用“心痛”。

另外,在南昌,當孩子打噴嚏時,大人會在一旁說點圖吉利的話。比如當孩子打第一個噴嚏時,大人說“千歲”,如果接著打第二個,則會說“萬歲”,到第三個則說“狗打屁”。這是由於南昌人傳統上習慣把孩子比作狗,因為狗比較賤,閻王爺不會要。 而在其他地區,聽到一個人打噴嚏時的言語反應很可能是:「誰在想你了?」或者是:「誰在說你的壞話吧」等等。

中國人在新年時會互相祝賀
中國人在新年時會互相祝賀

結語

中文不僅僅是一種人們交流的一種手段。它同時反映了中國豐富而複雜的文化遺產。

假如您只是打算以中文與華人交流,那麼可能只需要了解漢語的語法、發音及對話者的地域性文化便可。但如果您是希望真正理解和欣賞中國文化,那麼就得深挖漢語深厚的文化底蘊,才有機會窺豹一斑。

易經

學習中文及中國文化的英文參考書

我們可能會通過品牌或交易(包括促銷商品)獲得報酬

Leave a Reply